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返回首页

数字新能源APP

行情趋势、触手可得
打开APP

DBM视频:2024年 光伏组件龙头的得与失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2025-05-09

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市场规模我们测算在6500亿元左右,组件总产量达到690GW,同比增长11%,国内组件产量588GW,占全球的85%,比重继续创了历史新高。..........

首先回顾一下2024年光伏组件龙头企业的组件业务经营情况。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市场规模我们测算在6500亿元左右,组件总产量达到690GW,同比增长11%,国内组件产量588GW,占全球的85%,比重继续创了历史新高。其中,我国前四大光伏组件龙头大厂(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这四家从出货量看和去年排名保持一致,四家2024年实现组件业务总收入2748.32亿元,同比下滑24%,萎缩880亿元左右,萎缩的幅度还是非常大的。

从收入规模看,2023年唯一的一家组件业务收入超过千亿的晶科能源,2024年收入也萎缩了22%左右,总收入890.74亿元,不过这一组件收入在2024年继续位列第一位,第二位是晶澳科技,666.28亿元,与晶科能源相差将近260个亿,从收入看,晶科还是与其他四家拉开了一定的距离。晶澳的收入在2024年也下降了14.77%,接着是隆基绿能,隆基从出货量看,排名第二,但是从组件业务收入看比晶澳科技要少一些,在634.21亿元。同时隆基的组件业务收入降幅在这五家里面也是最大的,同比萎缩32%,接着是天合光能,天合光能组件业务实现收入557.09亿元,排名第四。那么这四家龙头企业占据全球光伏组件42%左右的收入。后面的正泰、通威、阿特斯等包括国外的firstsolar组件业务营收规模都在400个亿以下。和第四位的天合光能存在超过150亿以上的差距。

另外,从毛利率水平里看,四家龙头企业的2024年实现总毛利171.58亿元,同比萎缩71%,毛利润萎缩的幅度远远要超过光伏组件收入萎缩的幅度。平均毛利率在6.24%,去年工业企业的平均毛利率是14.8%,可以对比一下,组件龙头企业组件业务的毛利率可以说是极其低,另外去年firstsolar组件业务的毛利率是高达44%,相比国内这些龙头企业可以说活的非常滋润。

6.24%的平均毛利率和2023年相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如果扣掉三费、税收,那就是硬亏损了。我们看,这四家里面,隆基和晶科的毛利率相对稍微高点,超过7%,晶澳和天合基本就在4%~5%之间。通威还要更低一些,不到4%。也有一些超过10%,比如阿特斯这种,更加看重的是经营的质量或者说是利润,毛利率达到12%左右。虽然也低于工业平均水平,但是和主要组件企业相比,还是属于比较高的了。

所以我们看,从营业收入、然后毛利、毛利率,去年龙头企业都是全面下滑的,业绩十分难看,这也反映了组件市场面临寒冬的局面。

但是具体到组件的销量上来看。这四家龙头企业去年共销售光伏组件303.5GW,占全球组件产量的44%,销量份额低于收入份额,说明其他企业的组件销售价格会更低一些。那么和2023年相比,四家企业的总销量却大幅增长了20%,产量也增长了8.79%,2023年组件产量大于销量形成24.7GW的库存,去年产销基本平衡,今年一季度企业依然还存在库存压力。虽然去年企业产销基本平衡,但是去年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前四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63%,比2023年进一步下降66%,产能过剩的形势进一步加剧,因此组件企业的销售价格进一步走低,去年四家企业平均组件销售价格0.91元/W,这个价格不含税但是包括企业的折旧费用,2023年是1.43元/W,同比下降了37%。产品越卖越多,价格越来越低。目前,我们统计到的光伏组件企业里面,比较大的,通威的销售价格是最低的,去年平均0.72元/W,阿特斯的平均销售价格比较高,在1元/W,四家龙头中,晶科、晶澳相对较高,在0.96和0.92元/W,隆基和天合差不多,在0.86元/W,晶科在四家企业是最高的,我觉得肯能也是市场对这个TOPCOn龙头的认可度比较高。通威作为后进者,通威低价打开市场,牺牲毛利率也抢市场。

从市场份额的角度,前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比2023年总体提升了3.2个百分点左右,四家企业中晶澳的市场份额提升最为明显,比2023年提升了1.96个百分点,隆基市场份额继续下降(隆基是去年四家里面唯一市场份额下降的),但是基本上应该是稳住了,随着BC组件出货的增加,未来还是有极大概率重新将市场份额提升。

所以我们总结来看,去年龙头企业呈现出一个市场过剩环境下典型的内卷特征,涨销量跌价格,其实这点和国外的发达经济体的企业经营理念有很大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的企业我认为更强调经营的利润而不是销量。

那么在这样一个市场下,或者经营的结果下,我们去年光伏组件企业的得与失在什么地方?

首先来看得:

第一点 技术层面,龙头企业技术迭代继续引领行业。以晶科能源为例,晶科能源以N型TOPCon技术为核心,2024年N型组件出货占比达88%,实验室效率突破24.8%,第三代组件功率达670W,技术壁垒显著。TOPCon专利数量全球第一,通过专利授权收取许可费,形成“技术护城河”,它的钙钛矿叠层效率也达到了33.24%。隆基的BC技术发展到HPBC 2.0,量产效率达24.8%,二代BC产能提升到了35GW,技术迭代速度在BC领域同样领先。

第二点 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前面提到TOP4企业市场份额从销量看,由40.7%提升至44%,除隆基外,其余龙头基本是市场份额提升的。

第三点 全球化布局更进一步,规避贸易保护风险。阿特斯去年在北美市场出货量全球前二,东南亚市场增长83%,通过全球化渠道分散单一市场依赖,这也是它销售价格相对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晶科也在布局中东这些市场,能很好的规避贸易保护风险,中东市场占有率50%,海外组件总体出货占比70%,美国本土化产能满产,规避贸易壁垒。晶澳科技海外出货占比52.4%,阿曼6GW电池+3GW组件项目启动,东南亚市场增长83%。 天合光能欧洲市场占比30%,中东市场增速超50%,轻资产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那么失去的,或者没有做好的是哪些?

第一,盲目的价格战。2024年整个光伏产业链,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分别下跌45%、25%、29%,甚至组件低于成本价,导致头部企业亏损。市场份额和销量都在增长,收入、价格、利润都在萎缩。盲目的价格战是因为盲目的规模扩张,缺乏规划和生产经营控制。导致了企业的亏损。在盲目的扩张和价格战下,企业失去了利润、失去了健康的财务状况。隆基绿能BC一代产品产销错配,存货减值计提超87亿元。天合光能存货达298.95亿元,周转率仅0.54,资金链承压。 晶澳科技短期借款激增768%,资产负债率74.74%,现金流紧张。由于存货减值和现金流带来的压力并没有结束。

第二,贸易壁垒加大,产品的全球流动能力下降。美国对东南亚组件加征50%关税,301法案针对中国硅料、硅片征收50%关税,今年关税进一步加码。巴西、印度市场本土化政策挤压中国厂商利润等等。海外市场更强调提升本土化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必然会使得组件的全球贸易和流动受挫折。目前国内组件价格持续低位,企业还依赖高毛利海外市场(如美国、欧洲)支撑盈利。

第三是,专利的纠纷。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科技、正泰新能源等业内主流光伏组件企业均被卷入其中,行业内TOP 6组件企业中有5家深陷专利纠纷。其中天合光能起诉阿特斯TOPCon侵权索赔10.58亿元,这个索赔额目前看到的是最高的。不仅在国内多地提起诉讼,还蔓延至海外市场,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地都成为了光伏企业专利纠纷的“战场”。晶科能源通过专利授权收取许可费,隆基BC技术专利壁垒提升,行业技术竞争白热化。

总结龙头的得失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映射出行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竞争”转型的阵痛。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是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但价格战导致的利润率塌陷和战略误判的代价亦警示企业:在产能过剩时代,精细化运营、技术商业化效率和财务稳健性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分水岭。



关于我们

行业资讯 | 市场数据 | 产业分析 | 行业智库

聚焦光伏、储能、氢能…

专注于打造产业大数据平台

汇聚平台力量,助力产业发展

欢迎:商务合作/投稿交流/意见反馈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数字新能源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databm.com。(免责声明

编辑:谢文宇

监督意见:0571-85871518

投稿爆料:0571-85871518 news@databm.com

上拉加载更多
返回 分享 首页

数字新能源 · 数字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长按分享/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