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返回首页

数字新能源APP

行情趋势、触手可得
打开APP

横店东磁:预计2025年光伏行业最差行情出现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2025-04-22

4月22日,横店东磁发布了其关于一季报业绩线上电话会的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围绕关税问题、排产情况、海外市场等问题进行回复。..........

4月22日,横店东磁发布了其关于一季报业绩线上电话会的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围绕关税问题、排产情况、海外市场等问题进行回复。

对于该公司二季度排产情况,横店东磁表示从五月份的排产看,环比四月份还会有些增长六月份仍有望保持四、五月份的发展态势。“从行业层面看,国内分布式光伏快速回落,531抢装所催生的组件需求基本在四月底完成出货,后续国内需求将受到抑制,预计五、六月份行业会受一定影响。

横店东磁在此次会议上对于下半年光伏行业情况发表了观点,其认为:“总体来讲一些项目可能会经历一段困难期,预计三季度行业需求不会太理想。后续光伏组件价格有下滑趋势,但降低到多少难以判断,主要还是关注硅料价格,如果价格能够稳住,则目前价格有可能可以维系。”

同时,横店东磁预测“今年光伏行业最差的时间预计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政策出台,预计这几个月会让不少企业出现现金流问题。”

对于行业出清,横店东磁预测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将出现部分产能出清重点观察二线厂商现金流压力

据横店东磁透露,印尼电池基地基本达成满产状态,单季度销售电池约900MW,预计二季度出货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美国关税对于印尼电池产能的影响情况以及应对之策,横店东磁表示:“在90天豁免期内,客户会更关注加快出货,10%基准关税是可以向下传导给组件或终端客户的。同时,基于前期沟通价格已约定,不会在豁免期再度谈判价格,以稳定客户预期和合作关系。”

另外,横店东磁表示其将通过物料管控、产能进一步释放优化成本,也能抵消部分关税影响。目前判断二季度盈利影响很小。

至于90天豁免期之后,横店东磁表示:“海外可见度高的优质电池产能年内仍然不多, 印尼还将是客户比较不错的选择,若按 32%的对等税率初步预估印尼产能会导致组件端几美分的成本增加,销售价格可能会有些调整, 从目前沟通来看,从电池制造商、组件制造商、EPC 方再到购电公司,多少都会去分摊一些关税影响,公司成本亦将持续优化,因此,后续增加的成本仍存消化空间。 ”

欧洲市场方面,横店东磁认为该市场2025年欧洲总体需求是一个弱增长态势。“目前欧洲的整个价格体系也不太理想。今年一季度的2、3月份有点缺货的,价格也有一些上调。但现在价格也在跟随国内做回调预计Q2后面一个半月价格会有所回落。但欧洲依然是除美国市场以外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区域之一,有其市场价值存在,故今年我们往欧洲的出货量还要铺开再提升。”

此外,4月20日,横店东磁披露其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今年一季度横店东磁实现营业收入52.22亿元,同比增长23.35%;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增长29.65%其中光伏业务一季度实现收入近34.5亿元,同比增长33%,出货5.9GW,同比增长近65%。

原文如下:

1、研究下来公司印尼电池产能即使在有关税情况下相对优势仍突出,请问近期客户洽谈最新情况以及公司应对策略?

答:公司一季度出货约900兆瓦,预计二季度出货有望进一步提升。在90天豁免期内,客户会更关注加快出货,10%基准关税是可以向下传导给组件或终端客户的。同时,基于前期沟通价格已约定,不会在豁免期再度谈判价格,以稳定客户预期和合作关系。另外,公司将通过物料管控、产能进一步释放优化成本,也能抵消部分关税影响。

目前判断二季度盈利影响很小。在90天豁免期后,海外可见度高的优质电池产能年内仍然不多印尼还将是客户比较不错的选择,若按32%的对等税率初步预估印尼产能会导致组件端几美分的成本增加,销售价格可能会有些调整。从目前沟通来看,从电池制造商、组件制造商、EPC方再到购电公司,多少都会去分摊一些关税影响,公司成本亦将持续优化,因此,后续增加的成本仍存消化空间。

2、欧洲目前的景气度如何?

答:25年欧洲总体需求我们觉得是一个弱增长态势

从公司自身来讲,西北欧布局比较完善,比如法国、德国和荷比卢等,南欧和东欧空白区比较多,还有增长空间,所以从我们自身的出货量来讲,应该还是会有一些成长性。

目前欧洲的整个价格体系也不太理想。今年一季度的2、3月份有点缺货的,价格也有一些上调。但现在价格也在跟随国内做回调,预计Q2后面一个半月价格会有所回落。但欧洲依然是除美国市场以外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区域之一,有其市场价值存在,故今年我们往欧洲的出货量还要铺开再提升。

3、二季度的整体排产情况?

答:从五月份的排产看,环比四月份还会有些增长,六月份仍有望保持四、五月份的发展态势。公司在部分优势区域占比较高,故公司的排产情况不能代表整个行业趋势。

从行业层面看,国内分布式光伏快速回落,531抢装所催生的组件需求基本在四月底完成出货,后续国内需求将受到抑制,预计五、六月份行业会受一定影响

4、关注到美国投资、东南亚投资审批都在收窄,后续公司印尼产能是否还有扩产可能性或计划?

答:现在去美国做制造产业投资没有强确定性政策依据,美国政府态度、IRA都存在不确定性,东南亚国家也不具备后续再扩产的条件。从美国贸易顺逆差角度去看的,未来产能投资也要去寻找一些新的合适区域。

5、Q2国内抢装即将结束,对下半年的产业价格和市场需求怎么看?行业出清的节点怎么看?

答:531后新能源上网电量和电价还不清晰,大家也在进一步细化、研究,后续会慢慢达成一些共识。所以总体来讲一些项目可能会经历一段困难期预计三季度行业需求不会太理想

后续光伏组件价格有下滑趋势,但降低到多少难以判断,主要还是关注硅料价格,如果价格能够稳住,则目前价格有可能可以维系。从行业角度看,国内光伏企业一季度受组件价格低、原材料快速上涨影响,经营已经比较困难,到四月下旬/五月初抢装潮结束,光伏企业可能面临订单下滑等情形,将进一步形成挤压效应,今年光伏行业最差的时间预计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政策出台,预计这几个月会让不少企业出现现金流问题。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将出现部分产能出清,重点观察二线厂商现金流压力。

6、美国这边对于IRA,包括ITC的补贴资金有一个暂停行政令,期限是90天。目前最新的这个情况如何?

答: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消息。我们觉得存量产能目前风险不算太大,增量、推进中的项目是否会存在风险存疑。但总体来讲,现在接单价还是能覆盖成本,还是有合适利润。

7、关税是否会对美国光伏需求产生影响?

答:目前美国政府可能对化石能源这块会更看重的。但从电力结构、或者电力能源建设节奏分析,美国每年仍有稳定提升的电力需求,预计未来两三年对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公司也在持续关注美国政策动态,做好积极应对。

8、技术方面之前交流时表达了导入新浆料如铜浆会相对谨慎,近期是否有测试银包铜,效果如何?

答:银包铜也在内部立项推进,目前还未到应用阶段,还需关注产线工艺匹配度和可靠性测试结果。

9、2382版型组件功率量产平均功率在什么水平?

答:2382版型的组件主流是620W,加上半片钝化和组件端的技术提升可以做到635W,今年量产可以做到645W,虽然BC组件也会进步,估计差距可以控制在10W左右。

10、公司过去的光伏板块战略就是聚焦差异化,不管是产品还是市场化,差异化做得比较好吧?现在光伏行业也比较艰难,后续公司在差异化还有哪些战略?

答:国内这块公司本身体量也不算太大,公司基于自身资源及多元化需求做一些适配度比较高的合作,纯竞价招标的参与比较少。海外市场的需求点我们也会继续去充分发掘。另外,公司自身经营灵活度也比较高,执行力强。虽然行业比较艰难,但基于公司的差异化策略和良好的现金流水平,我们有信心且有能力进行持续产品升级,在存量产能中凸显竞争力。

11、公司磁材业务近况?后续利润情况如何?

答:磁材直接出美国比例不高,间接出口会有一些,总体看对业绩影响不大。铜片电感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后续需求比较乐观。

12、最近中国稀土反制,对于我们磁材板块有没有影响?

答: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国内推出中重稀土出口管制,这将助推稀土永磁的上涨且难以采购,有些厂商及倾向于开发少稀土或无稀土磁性材料产品,东磁主要是铁氧体永磁,对稀土永磁存在部分替代的空间,故从某种程度上理解,稀土管制对铁氧体永磁是利好。

13、公司小圆柱锂电板块,目前市场需求比较好,后续在各领域,包括在新领域,比如BBU、机器人等拓展如何?

答:小动力的电动二轮车相对比较有优势,去年开始在电动工具放量比较明显,所以结合电动工具叠加智能家居,至少从出货端来说还是能够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增长。同样出货的增长也希望能够带动盈利,锂电板块相对稳定且有一定可持续性。新领域的应用我们会持续关注,但短期人形机器人应用形成实质性销售还需时间。

14、一季度存货40亿,能否进行一下板块拆分?如果有海外硅料库存是否可能产生价值上的波动,后面会如何做库存管理?

答:60%+是光伏相关,包括了上游材料的储备和出货提升带来的合理备货提升,磁材、锂电各占百分之十几左右。海外硅料相关库存都是有客户订单支撑的,这部分不存在减值风险。目前海外硅料也比较宽松,存量也比较多,所以我们没有需要过度囤货。

15、公司一直以来这个分红比例较高,想请教一下今年的这个分红比例大概可能会再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有没有可能会比去年再提高一些?

答:公司多年持续在做相对高比例的现金分红。从上市到现在,公司现金分红已经超过40亿。特别是近几年,当年现金分红都会占到当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的35%以上,24年更高一些,同时叠加股份回购,两者累计24年度分红达到当年净利润的55%。25年公司应该还会延续较高比例分红态势,在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现金分红的比例,让投资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关于我们

行业资讯 | 市场数据 | 产业分析 | 行业智库

聚焦光伏、储能、氢能…

专注于打造产业大数据平台

汇聚平台力量,助力产业发展

欢迎:商务合作/投稿交流/意见反馈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数字新能源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databm.com。(免责声明

编辑:赵华

监督意见:0571-85871518

投稿爆料:0571-85871518 news@databm.com

上拉加载更多
返回 分享 首页

数字新能源 · 数字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长按分享/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