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数字新能源 · 数字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2025-04-03
外界对“创新型企业”存在巨大的误读,但企业毕竟不同于科研院校,它要将理论转化为技术,把技术结合到工程,然后转化成产品,并且是客户需要的产品,解决他们的问题。..........
外界对“创新型企业”存在巨大的误读,但企业毕竟不同于科研院校,它要将理论转化为技术,把技术结合到工程,然后转化成产品,并且是客户需要的产品,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谓的“唯原创”的荒谬,试问全世界哪个高科技行业哪家企业独善其身,敢说所有环节所有使用的技术都是自己自主研发出来的。即使你真有这样的实力和人力,等你自主开发出来了,市场机会早没有了,或对手已在市场上构筑了优势。
所以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最常用的就是专利付费授权或者直接购买的方式来缩短差距并构筑领先。
微软、苹果、特斯拉、谷歌、华为、中国高铁,他们的核心产品都不属于原创性创新,而是基于已有产品或技术的启发继续进行开发,在利用他人成果基础上取得商业成功的。
未来全球的专利格局将进入“交叉许可”时代。以尼康、佳能为代表的日本光学和精密仪器巨头,为什么被技术曾远不如他们的荷兰ASML阿斯迈在半导体光刻机领域反超,原因就在于,研发封闭、产业封闭,倾向于什么都自己研发,本体供应链内部整合,缺乏技术国际合作。
半导体、光伏、高铁等,都是技术密集型、规模化型产业,没有哪一家厂商能独自占据所有的核心专利,从而把其他人挡在门外。
但游戏毕竟要有游戏规则,不用就没有交易,没有交易也没有伤害,但你一旦用了别人的专利技术,你就要付费,你可以付费获得专利使用权,你也可以花钱获得专利拥有权,这都是正当合理的商业行为,因为别人的技术背后也是庞大的成本和心血。
你不能用了别人的专利,再用所谓的原创不原创,来给自己的侵权行为脱罪。难道剽窃了别人买来的东西就不属于剽窃吗,就理直气壮地合法合规了吗?那谁还愿意尊重专利,谁还愿意投入研发,谁还愿意为技术付费为创新买单,大家都将别人买来的技术拿来直接用好了。
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无论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间专利授权的案例,还是频发的专利诉讼,都是件好事,表示大家都重视了。尊重专利的氛围在形成了。
十几年前,这样的围绕专利的付费、授权、购买、交换、诉讼都鲜少在国内听闻。不夸张的说,打专利官司的企业,无论被告还是原告,都背书了你的市场地位,你的研发实力。
在所有工业化标准行业,你不用别人技术和专利的可行性是零。
专利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获得市场进入许可,同时获得产品以及成本竞争力的商业手段。大部分的专利纠纷因商业而起,也会因商业手段协商解决的。
中国光伏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合理付费的交叉许可,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地积累自己的专利池,获得越来越多的筹码,并持之以恒地每年以一定比例进行研发投入。
唯有持续深耕专利布局和尊重专利保护,方能在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既筑起创新护城河,又推动行业的技术迭代升级。
行业资讯 | 市场数据 | 产业分析 | 行业智库
聚焦光伏、储能、氢能…
专注于打造产业大数据平台
汇聚平台力量,助力产业发展
欢迎:商务合作/投稿交流/意见反馈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数字新能源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databm.com。(免责声明)
编辑:赵华
监督意见:0571-85871518
投稿爆料:0571-85871518 news@databm.com